笔趣阁
会员书架
首页 >玄幻奇幻 >大明嫡长子 > 第845章 货币白银化之下的大明

第845章 货币白银化之下的大明(第2 / 4页)

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
推荐小说:

张居正看到的是传统赋役法的弊端,将所有税收统一以白银形式收取,方便的是官府、朝廷。但他强制推行按照白银收税,会给老百姓带来很多问题。

比如说,大明虽然经历了白银货币化,但大明太大,穷人占据了9成以上,这些人都靠种地过日子。小农经济的本质没有发生改变,他们也没有深嵌到商业交易之中。

那么问题来了——农民,哪来的白银?

原先种田纳粮,现在要种田纳银,怎么办?

说起来朱厚照在江南地区的经济改革是最为‘激进’的。

首先是路引制取消,因为商业社会要求物资、人员、资本的快速流通,慢下来都是成本。

其次是赋税制改革,

因为取消路引,官方不再掌握人员的流动,自然就没办法再收取人头税。

所以不得不推行土地税和人头税的合一。

王守仁所面对的就是这个问题。

话说回来,正德二十年的朝廷要求更新鱼鳞图册,他治下的南直隶几府大多都没有完成这项工作。

山东快,一个是刘健的功劳,但在客观上,那是因为山东的经济形态变动不大,土地交易规模有限。

但王守仁完不成,也不是他没功劳,而是因为江南的土地变更的太多了。

从春天到夏天,一直没动静的情况下,王守仁也着急了。

实际上就是加征土地税,取消了丁税这个说法。现在民间到底多少人口,朝廷已经没有准确数据了,但其实也别太高看自己,原来也不准。这个事是另外一项社会制度改革,暂且不提。

总之,这是关于税收比例问题。

在税收收取形式上,朝廷亦有改动。

正德十六年,朱厚照首先在南直隶地区推行后世张居正的‘一条鞭法’,正德十七年这个范围扩大到杭州、湖州、宁波三府。

不过他所实行的一条鞭法,并不完全同于张居正的一条鞭法。

于是乎他开始走出巡抚衙门,开始到各个地方实际进行了解,他在做官的同时,在江南也进行了大面积的学术传播活动,提倡知行合一的他,绝不是只坐在衙门里办公,而是会根据实际的需求去了解当下的变化。

从南京一路走到松江府,他听到的都是差不多的情况。

松江府的现任知府是王以旗,正德六年进士,他向王守仁禀报,“自正德十六年朝廷在江南地区改良税法,由农田改为桑田的现象便屡有发生。朝廷如今要重新更新鱼鳞图册,但却没有当初的人力支持,眼下已经是加急在做了。”

王守仁在江南这么些年,他是了解这个情况的,“苏湖熟、天下足,这个说法真是要改改了。本官此次遍访诸县,就是要将这些都了解清楚,以便向皇上禀报。”

无商不富是不假,但是无农也不稳啊,江南这块地都种桑、不种粮,平日里还好,但就怕有个万一。

点击切换 [繁体版]    [简体版]
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